大科学家牛顿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人才就是人才
1696年3月19日,时任英格兰财政大臣蒙塔古写信给牛顿,推荐其担任皇家造币厂督办,言明此一职务收入不菲,且“无需花费太多时间,闲暇时光悉如尊意”。牛顿爽快地同意,并迅速走马上任。
当时,造币厂实行督办、审计官和厂长三人分头管理。其中,厂长掌握实权,而督办只是一个虚职。然而,牛顿并不打算尸位素餐。事实上,他很快便越俎代庖,行厂长之实权。1699年圣诞节,亦即自己57岁生日当天,牛顿顺利升任厂长并担任这一职务直至去世。
英格兰皇家造币厂旧址:伦敦塔(1647年)
17世纪中期以来,英格兰出现了显著的货币短缺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一方面原因在于金银兑换率失衡所引发的贵金属投机贸易。另一方面原因在于金属货币的贬值和伪造。当时英国同时流通两种硬币,一种是1662年以前手工打造的硬币,另一种是新的机器制造的硬币。旧币普遍遭受了切削和贬损难于流通,新币则被大量储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历史学家麦考利勋爵在一份货币状况的报告中写道:在危机达到顶峰时,国库的每100英镑税收中,好的先令不足10枚。而在需求方面,除了正常的商业贸易之外,英格兰战事频仍,仅在1695年与法国的战争中就投入10万之众的军队,这显著增加了白银耗费。1694年,英格兰经济出现严重问题,政府决定开展大重铸。
中世纪的造币作坊
1696年5月4日,财政部征税时正式停止接收手工旧币,并委任皇家造币厂在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熔化并重铸近700万英镑的硬币,这对于当时造币厂的实际情况而言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要知道,这一数字比此前三十年铸币的总和还要多。
幸赖牛顿,他的勤奋严谨的作风与货币铸造及其管理活动完美契合,使“大重铸”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仅举一例,牛顿发现:如果压币机每分钟撞击50到55下,人和机器就可以一口气数小时地连续作业,牛顿由此确定了整个造币厂的运行节奏。在重铸的高潮期,一周除了周日之外,每日凌晨4点准时开工直至午夜。这样,到1699年6月,皇家造币厂在牛顿的指挥下,完成了全国银币的重铸,总计684.719万英镑。
十七世纪后期采用的压币机
尽管重铸事宜本身获得成功,但是在货币政策上遭遇了失败。银子继续从英吉利海峡流失,1715年时,1699年铸的新币大多消失了。1717年,牛顿就此问题作了细致研究,他在其向财政部的报告中指出,黄金在中国和印度比在欧洲要便宜的多,这种不平衡不但吸纳英国的白银,而且吸引着整个欧洲大陆的白银,这是另一种“超距作用”。牛顿建议将1基尼金币的价格定为1英镑1先令,或21先令,这一提议的获准与施行终于化解了英格兰的白银危机,与此同时,也促使英格兰的货币基础从银本位转向了金本位,为英格兰崛起为世界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1715年牛顿提交英格兰上议院财政委员会的报告剪影
有人说牛顿生在世上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思考,当他将投向自然的目光转而投向人间之时,便洞见了经济活动当中的规律。数字21确定了金银铸币之间的数值关系,从而将货币和经济学研究置于牢固的理性基石之上,在货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据法律,造币厂督办应尽保护国王货币之职。也就是说,除了铸币以外,他还要负责制止或抓捕那些胆敢切削或伪造货币的人。令人惊讶的是,牛顿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学者到一位集刑事侦探、审讯和公诉于一身的全能警察的角色转变。最终,他将数十人送上法庭,并成功使之获罪。
牛顿所遇到的伪币制造者中最难缠的对手名叫威廉•查洛纳。此人是个心狠手辣、见多识广而又胆大包天的无赖。其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恶行甚至指向了最高权力者:1688年,威廉三世登基伊始,为提防新近废除的詹姆斯二世复辟活动,悬赏揭发。查洛纳瞅准时机,先是指派人散发具有煽动性的传单,进而告发,从而自国王那里哄骗了1000英镑的赏金。查洛纳因此志得意满,却丝毫不关心被他忽悠之人的死活。而在其与牛顿斗法的高潮阶段,查洛纳同样凶相毕露,对皇家造币厂极尽诬蔑和诽谤之能事,并公开指责新督办不称职,甚至说后者在造币厂的管理中有欺骗行为,从而同牛顿对簿公堂。然而查洛纳终于栽到了牛顿手里。1699年3月4日,这个选错了对手的无赖被宣判绞刑。